慈善公益報 “安康旬陽大山里有1300位‘外婆’上電視了?!苯衲?0月9日晚6時30分和7時,陜西衛視、陜西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的長達4分鐘的新聞在三秦大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,甚至在全國也產生了一定影響,人們對“外婆的禮物”慈善公益項目助力鄉村振興新模式贊不絕口。
當返鄉青年遇到久居山里的老人,會發生怎樣的故事?安康旬陽市的張新斌通過實施一款名叫“外婆的禮物”公益幫扶項目,幫助1000多名留守老人開啟了創業致富的新生活,他的創業事跡走紅秦巴山區,模式還在全國推廣。那么,“外婆的禮物”到底是什么呢?
張新斌是土生土長的陜南安康旬陽山里娃。隔三差五,他都到村里去老人家里收“土特產”。他說每次看到這些老人們和藹可親的笑容都覺得格外親切,就像見到自己的外婆一樣,所以把他們統稱為“外婆”。這些外婆其實大多數都是留守老人,晚年他們的孩子都不在身邊,除了生活辛苦,他們少有經濟來源,更缺少陪伴。
張新斌1999年離開旬陽去西安創業。這么多年下來,他覺得最大的遺憾就是外婆不在了的時候,沒有見她最后一面。2013年他回到家鄉,看到家鄉發生的“變化”——大量年輕人都出去了,村里就剩下了老人和孩子。那個時候他就成立了陜西省慈善協會“守望大山”志愿服務隊開展公益活動,號召身邊的朋友給孩子和老人們捐款捐物,但是幾年下來,張新斌發現并不能改變根本問題,他考慮公益應該以一種創新的方式,不僅僅是捐贈,更應該是“授之以漁”。
守望大山服務隊從2016年開始嘗試這樣的公益創新方式,一方面是因為外婆們有養殖經驗,有養殖能力,另一方面是生活在城里的人也渴望吃到大山里面健康的食材。所以他們通過大家給“外婆”送小雞,“外婆”回饋給大家雞蛋的公益互助方式,達成了一種可循環、可持續的公益方式。隨后他們還上線了騰訊公益、支付寶公益,被越來越多愛心網友所認可和接受,此項目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,幫助的“外婆”也越來越多。
“外婆的禮物”從“外婆家”回購雞蛋發展到現在,已經有了木耳、香菇、臘肉、臘腸100多種大山里的農副產品,現在他們的項目發展規模越來越大,“外婆們”的收入也越來越穩定了,每天老人們都精神煥發,打包好自己的禮物,希望能夠把這些禮物送到大山外人們的手上。
張新斌(前排右三)和外婆們在一起宣傳養老項目
隨著運作模式不斷成熟,線上線下渠道不斷擴展,“外婆的禮物”項目已經形成一套可持續、可推廣、可復制的有效幫扶機制,守望大山服務隊也從幫助30多個“外婆”到現在累計超過了1300多位“外婆”,幫助他們人均年收入超過5000元。目前項目上線了16個電商平臺,在過去幾年里,通過線上參與該項目人次已經超過了50萬,銷售陜南農副產品達到了6000萬元。
據了解,守望大山服務隊是陜西省慈善協會一支優秀的志愿團隊,張新斌已帶領團隊已開展了27季深入大山區探訪外婆公益活動,多次被新華社、央視、陜西電視臺、《陜西日報》《慈善公益報》等媒體報道?!巴馄诺亩Y物”創新公益模式,先后榮獲2016年度騰訊公益“全國創新公益項目”獎,2017年陜西省精神文明辦“創新公益項目”一等獎,2017年度中央網信辦“全國優秀公益機構”獎, 2018年陜西省助力精準扶貧慈善志愿服務優秀團隊,2020年榮獲國家民政部《2019年度經典扶貧案例》,2021年 “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”。(胡運森)